“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贞观之治”
C.实现了统一 D.结束了分裂局面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事实。在清朝人褚人获的名著《隋唐演义》第一回“隋主起兵代陈,晋王树功夺嫡”中,你能够获取的史实有
A.581年,隋炀帝建立隋朝 B.589年,隋文帝建立隋朝
C.589年,隋朝实现统一 D.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观察下列图片,分析有关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农民在拔除地主的地界碑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安徽凤阳粮食产量
相关链接: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安定。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2分)
(2)粮食生产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什么原因使材料三安徽凤阳县农业三年三大步?(2分)
(3)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农村改革中土地制度最大区别是什么?(2分)
人类历史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8分)
(1)1949年新中国建立伊始,当时政府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施政纲领是什么?(2分)
(2)195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步有真正意义是的社会主义宪法,写出这部宪法的名字。(2分)
(3)历史的教训:“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治,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治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过去我们都不足”,其中最应反思的是哪次运动?(2分)
(4)历史的转折,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两部法律。(2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说说图一的历史意义(2分)
(2)图二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这次会议后中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举出外国改革的两个经济措施(农村、城市各举一例)(2分)
(3)与这两个事件对应的两位伟人是谁?(2分)
以下四幅图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其中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有:
①农民分配土地 ②农民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 ③建立人民公社 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责任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