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城阳被活埋。

材料二: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2分)

(3)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对哪一学派的态度?(1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2分)

 

(1)焚书坑儒,秦始皇(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2分) (3)儒家学派。(1分) (4)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维护统一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中“非秦记皆烧之”是为“焚书”,“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城阳被活埋”是为“坑儒”,“焚书坑儒”发生在秦始皇时期。 第(2)问,主要考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材料二中“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说明在汉代除了孔子学说之外的其他学说都被禁止,而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反映了汉代汉武帝时期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第(3)问,不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反应了统治者对儒家学派的态度,“焚书坑儒”说明了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排斥态度,秦朝采用的法家思想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了统治者采用儒家学说治国,对儒家学说采用支持态度。 第(4)问,主要考查加强思想控制的积极影响,“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者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所以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是: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维护统一等。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巩固统一的措施;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的大一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3分)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张三受益于哪项改革措施?(1分)

(3)材料一的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2分)

(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据中国历史朝代歌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东汉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1)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列所缺的朝代名。(5分)

 

 

 

 

 

(2)截止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哪些?(3分)

(3)南北朝之前,都城在洛阳的政权有哪些?(4分)

(4)“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

 

查看答案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与破釜沉舟有关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做出贡献的人有(    )

①张骞 ②卫青 ③霍去病  ④班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  ②西汉建立

③秦始皇“焚书坑儒”              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