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1分)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

(21分)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普遍的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确是正好相反的。

(1)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请你结合17—19世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

(2)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请分别举出其中一个历史事件。(3分)

材料二: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加快,近代文明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3)结合所学说明图中新事物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变化简表

满分5 manfen5.com

(4)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2分)

材料四: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第一块最醒目的界碑。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5)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4分)

(6)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列举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主要表现。(4分)

 

(1)(4分)制度变革: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如只答出具体的革命或改革事件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史实只得1分;只说明而不答出史实也只得1分,共2分。) 器物变革:开展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步入“蒸汽时代”(如只答出史实不加说明只得1分;只说明而不答出史实也只得1分,共2分。) (2)(3分)器物变革: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 (3)(4分) 新式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还对近代的新闻、出版等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便于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中国社会一步步由传统走向社会。(答出2点即可) (4)(2分)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收。(意思相近即可) (5)(4分)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向封建正统儒家学说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2分) 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分) (6)(4分)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分,写出3点即可)。 表现:陈独秀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准备,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或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这方面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大多数初中学生感到很抽象,不好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按下面思路去理【解析】 时间:17—19世纪中期大致在1600年到1870年之前这个时间段,“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从政治制度和生产关系科技等方面思考。把相应的事件例举即可。 (2)此问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问题的限制: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发生在这个时间段的事件例举出来。器物变革: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 (3)此问考查的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要注意的问题的问法“结合所学说明图中新事物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要求回答问题是要结合图中事物回答。不能脱离事物空答理论。电话的出现促进了电信事业的发展围绕促进人们的交流。邮票反映了邮政事业和印刷出版的发展,也是人们交流的方式。 (4)此问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根据表格内容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鞠躬、握手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这些礼仪称呼的变化,体现了改革后人们的平等。从这个角度答就可以了。 (5)此问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此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要从思想解放,思想变化的角度来思考答案。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向封建正统儒家学说猛烈开火,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6)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从前面的问题中可知:十月革命的影响,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五四运动的发生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第二小问学生要注意问的是陈独秀在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史实。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的诞生;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

材料一: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该改革对当时的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有何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得与失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4分)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1870—1913)

国家

1870年工业生产

占世界位次

1913年工业生产

占世界位次

1913年所占殖民地

面积排位

1

3

1

2

4

2

3

1

5

4

2

4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新式武器不断被使用。德军第一次使用了毒气,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等。对立的双方,陆地的远程大炮、空中的飞机、海上的战舰展开了全面和立体的厮杀。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构成了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凡尔赛体系”。中国代表团成为唯一一个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德和英法的经济发展有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一反映的变化与情况,说明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与所占的殖民地面积倒挂,这种现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由此你可以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2分)

(3)列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及两大著名战役?(4分)

(4)材料二所示的新式武器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些新式武器的使用,进一步突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一特性?(3分)

(5)材料三中《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2分)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

A.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查看答案

站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查看答案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这一历史事件体现出的核心精神是(    )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开拓精神       D.乐观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