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材料...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记、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满分5 manfen5.com

(1)商鞅在何时开始和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分)

(2)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遇到什么困难?(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4分)

(4)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1分)

(5)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6)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请结合上述材料,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以下历史现象的正确顺序。(将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5分)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

 

(1)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2)守旧贵族的反对 (3)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 (4)法家 (5)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封建国家 (6)BADEC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2)本小题考查的是舌战群儒。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3)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 (4)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 (5)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奖励耕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六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 重用商鞅,变法图强,成就了秦国的霸业。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原文大意: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分十个等级……所以王统治公,公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往下逐层统治各级奴仆)

(1)这条史料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2分)

(2)从这条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统治阶级包括哪些人?(2分)

(3)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一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1)材料一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是谁?(2分)他是什么时期的人?(2分) 

(2)材料二讲的是李太守主持修筑了一个什么工程?(2分)。材料二中所说的“天府之国”是指什么地方?(2分)谈谈你对该工程的评价。(2分)

(3)伯禹是谁?(2分)是因为他有什么典型事迹而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2分)

 

查看答案

辨析说理题:找出题目中错误的知识或观点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8分)

1.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轩辕氏。

错误:                                                                                             

理由:                                                                                             

2.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金文”,它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错误:                                                                                             

理由:                                                                                             

3.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错误:                                                                                             

理由: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查看答案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以相互转化,在下列观点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