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西藏和平解放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1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号召人们放弃其它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材料二: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三: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三种宗教。请依次写出它们各自的创立时间、创始人。 (6分)
(2)其中,发展成为中古时代欧洲主导思想的是哪一宗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过促进作用的是哪一宗教?(2分)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它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2分)
(10分)
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三: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南北方交通线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此,唐朝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也日益活跃。
(1)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的“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这个地区是什么时候归中央政府管辖的?管辖的机构叫什么?(3分)
(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最远到达哪里?(2分)
(3)材料三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
(4)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它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10分)
材料一: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有的甚至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三: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秦始皇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他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此,他采取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3分)
(2)西汉时期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他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3分)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2分)
(4)写出秦汉时期北方的劲敌(1分)。请问西汉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反击这一劲敌?(1分)
(10分)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评……
材料二:
| 政治上 | 经济上 |
7世纪中期 | 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
材料三: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此回答(3)(4)两小题:
(1)“商君”是谁?材料一主要记载了他的什么活动?他的这一活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它主要吸纳哪个国家的文化精华?(3分)
(3)北魏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完成的?这次民族大融合主要促进了哪两个民族间的融合?(3分)
(4)我们肯定(3)问中的这一历史事件,主要是因为它( )(1分)
A.得到了汉族地区的支持 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贵族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