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它那精美的图案上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它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那么,你知道下图这张精美的纸币应该是( )
A.美元 B.英镑 C.印度卢比 D.埃及镑
下列宗教在国家的统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孕育的文明成果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象形文字
九(3)班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锐,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
(1)若你是材料一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2分)
(2)若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你对法令中的哪条措施最不满?(2分)
(3)若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看法如何?(2分)
(4)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处以极刑。这些历史事实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6分)
材料一: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
材料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10分)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说到的这个人物是谁?他创立了中国古代哪个思想学派?(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他在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至少写出二点)(4分)
(3)要全面了解其人的教育思想,你可以参考的书籍是( )(2分)
A、《道德经》 B、《论语》 C、《左传》 D、《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