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到……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和征用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工具。”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

材料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独裁政府,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者利用其在华政治势力,妨碍中国工业之自由发展,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国劳动阶级(即工人阶级)还处在极幼稚时代,……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因此,……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

——摘自《中国共产党“三大”决议案》1923年6月

(1)材料二中指出的革命对象、革命要求与材料一中相比分别有何变化?(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1)革命对象:材料一是资本家;材料二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2分) 革命要求:材料一是援助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二是与国民党合作,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工作。(2分)(2)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在军阀镇压下陷入低谷;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4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了中国国情,逐渐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学生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在材料一中提出革命对象是资本家,而材料二中“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由此可以看出此时革命对象已经转为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革命要求上材料一是援助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材料二是与国民党合作,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工作。 (2)学生要注意两则材料的时间,分别是1921年和1923年,结合所学进行分析,中共成立后领导了几次工人运动,但大都在军阀的镇压下失败,陷入低谷,此时中共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不能只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力量和党派,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为推翻共同的敌人封建军阀而斗争;这种变化说明中共在不断的斗争中认识到,革命斗争必须适合中国国情,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斗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信息得出的,请在括号内打“√”;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打“×”;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4分)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   

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血腥镇压,戊戌变法失败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近代化是依次从思想——制度——器物层面推进的。(   

材料二:“……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和革命风潮,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新的社会力量”和 “先进理论”分别是指什么?(2分)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新的社会力量”作了哪些努力?(写出两项即可,2分)

3)中国人民“为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探索历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分)

 

查看答案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满人)乘中国多事,长驱直入,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们汉族)算得地球上最大的民族,且是地球上最老最文明的民族,到了今天,却成了亡国之民……我们汉人有政权才是有国。假如政权被不同种族的人所把持,那就虽是有国,却已经不是我们汉人的国了。

——《三民主义历史文献选编》

(1)材料一体现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中哪一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涵是什么?(4分)

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

(2)材料二中孙中山对实现“民族之统一”是如何认识的? (2分)

(3)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在推进我国民族观念的形成方面有什么意义?(2分)

 

查看答案

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瑞金——红军主力大会师               B.南昌——红色政权的建立

C.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               D.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创建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一批爱国的青年学生分别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这两次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有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两次运动的主力军都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两次运动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不同的道路和治国方略。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君主立宪政体是当时英国国情的产物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适合中国革命实际

C.新经济政策是苏俄战后经济复苏之选

D战胜国土耳其通过革命成为现代文明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