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4分)

2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主要源于历史上的什么重大改革?(2分)

4)据“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重要作用。(2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3分)

 

(1)丝绸之路;匈奴。 (2)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5)战争、经济文化交流、改革。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开辟。秦汉之际,我国西北边境主要活动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族,他们经常南下,威胁中原王朝的边境。秦始皇时期曾经反击打败了匈奴。但到了西汉初期,匈奴重新构成威胁,汉王朝被迫采取和亲政策。到了汉武帝,为了对付匈奴,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来夹击匈奴。结果张骞应募,两次出使西域,使西域与汉朝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而至,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到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本小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五胡乱华以后,终由鲜卑族的拓跋氏统一华北,建立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官制、文化等都是落后的,如官员的收入主要是靠战争掠夺来的财富等,这是比较野蛮的。而孝文帝进行改革后。北魏鲜卑人接受了汉姓、改穿了汉服、改说汉话、并不断与汉族官员通婚,过着是与中原人民一样的生活,这是绝对的进步的。 (3)本小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4)本小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迁都洛阳以后,更是使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5)本小题考查的是古代民族融合的途径。民族融合的方式很多,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往来、各族间的征战、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等等都是。材料一中秦汉时期与匈奴的战争之后,部分匈奴族内迁到长城一带,最终融合到中原汉族;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这也是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材料二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材料三则是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长期通婚,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最终融入汉族大家庭。他们还联合斗争,一起反抗暴政,在斗争中促融合。这些都是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

A.王義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查看答案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其中更为合理的是(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让其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鉴真                         B.张

C.郑和                         D.玄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