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分)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

(19分)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1分)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2分)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2分)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2分)

 

(1)①;蜀国和吴国 ; 赤壁之战;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3)迁都洛阳 。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使用汉族礼法等 (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200年,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军士屯田,实力不断增强,后与盘踞在河北一带的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最终曹军大败袁军。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但遭到了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的阻击。孙刘组成联军,利用天时地利,在赤壁与曹操展开大战,结果打败曹操。经此一役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刘势力得到巩固。他统一全国的壮志没有实现,但他的开疆扩土,为其子曹丕建立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在东吴称王,建立吴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形成。 (2)本小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蜀吴东晋等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躲避北方战乱的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加上南方政府的政策上给予很多的照顾,南迁的人与南方人民一起利用天然的优越的地理环境,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本小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以前,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4)本小题考查的是魏晋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古代中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是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材料一中是从政治角度促进了统一:东汉末年来的军阀割据,最终归为三国鼎立,可以说是完成了局部的小统一,利于随后的大统一;材料二中的江南地区的经济不断开发发展,使得南北经济水平趋于一体,也是利于经济的南北融合;材料三是从民族融合的层面来说,五胡内迁,北民南迁,各族人民长期相处,互相学习、通婚,逐渐融合在一起,孝文帝改革促进了融合高潮的到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出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

4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4分)

2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主要源于历史上的什么重大改革?(2分)

4)据“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重要作用。(2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3分)

 

查看答案

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

A.王義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