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河流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A.金字塔 B.巴黎圣...

河流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A.金字塔                        B.巴黎圣母院

C.阿拉伯数字                    D.楔形文字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楔形文字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两河流域文明”,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A是古埃及文明;B是西欧哥特式建筑的代表;C有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加以改进并传播到欧洲去。故答案为D。 考点: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她们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在每一个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这种现象类似于古代的(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种姓制度                     D.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14分)材料一    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民还可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物,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也没有富裕之家。

---- 史记》中描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宋史》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二: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同材料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分)

(2)材料二中认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2分)江南经济的原因还有哪些?(6分)

(3)江南经济的开发有何重大影响?(2分)综上所述,你认为对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2分)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4分)

 

查看答案

(24分)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2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2分)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分)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请写出西汉政府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2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2分)

(4)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有战有和,请各举一例说明。(4分)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分)由古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分)

5)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查看答案

历史兴趣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朝代特征,其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