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2分)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2分)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在中共这个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各阶层纷纷起来抗日,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

——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谏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张、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袁鹏飞讲中国史》(下)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军侵略中国东北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共产党的抗日主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及和平解决的意义。(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4分)

 

(1)政策:不抵抗政策(2分) (2)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3)目的:逼蒋抗日(2分);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分)。 (4)意义: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2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1931年,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面对日军的进攻,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因此本题的答案是:不抵抗政策。 (2)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的主张,该材料主要讲述的是瓦窑堡会议的内容,规定:“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我们可判断出共产党的主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其影响是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目的:逼蒋抗日;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4)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最终因为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血肉筑长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在军事、工矿企业等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然而它以失败告终。它不过是实践了一场残破的或者说畸形的“技术现代化”。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发展的机遇。

材料二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三     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理论准备和深入持久的思想启蒙,甚至在资产阶级内部,思想也极不统一,在革命和维新思想上缺乏清醒的认识。同时,维新派远离普通民众,革命派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到革命运动中,广大农民、工人对维新思想和革命理论知之甚少……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梦想化为泡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4分)

 

查看答案

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2分,第2题4分,共6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观察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一中对应的方框内,每框1分。(2分)

A.北伐战争出发地:广州

B.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2.观察图二,完成下列题目。(4分)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二中对应的方框内,每框1分。(2分)

A.长征中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召开地点

B.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点

(2)根据图二,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行程有何特点?(2分)

 

查看答案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信息,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里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信息,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里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信息,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里填“C”。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4.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                         

5.彻底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是近代中国人不懈的追求目标。                                                                  

 

查看答案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查看答案

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1909年由他主持设计和施工的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京汉铁路                               D.京张铁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