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A.赵六      B.李四        C.王五       D.张三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时间、内容的识记。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题文中的“1905年,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是错误的,因此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它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查看答案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上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第一幅的主题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这个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德国总理默克尔与2012年2月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演讲。默克尔表示,欧盟并不面临欧元危机,而是主权债务危机。中方支持欧方为应对债务危机作出的努力,相信欧盟有能力、有智慧、有办法通过推进相关改革和调整走出眼前困境,经济的区域合作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材料二:2012年3月13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表示,希腊债务减免计划尘埃落定,范龙佩表示,欧洲的策略开始发挥作用,债务危机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欧洲央行过去三个月为解冻银行间和主权债券市场而注入大规模流动性显然取得了成功,他希望这些共计逾1万亿欧元的资金将及时流入实体经济。但有人质疑欧盟在化解债务危机的能力与信心,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存在着挑战。

材料三:稀土素有“工业黄金”的美誉。作为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的中国,长期被迫以低廉的价格卖出稀土,再以高价向发达国家购买开发稀土的专利和生产线。近年来稀土开采中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促使中国加强了对稀土开采和出口的管理。为继续享用中国廉价的稀土资源,2012年,美国、欧盟、日本以中国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为由向WTO提起贸易诉讼。

材料中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与共融性。(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在农村经济改革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说:“我们农村改革总的来说,发展是比较快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完全没有料到最大的收获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目前,乡镇企业正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

材料四:2013年“两会”答记者会上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都可以增收致富。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1)读材料一、二,观察图1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它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分析图2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2分)

(2)材料三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材料二中图2有何关系?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工业化建设有何影响?(2分)

(3)材料四中的“城镇化”给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发展有何影响?党中央推行的“城镇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7分)

材料一:综观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吏治清廉,使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统治者沉湎享乐,吏治腐败,使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衰世的败落景象。两种结局诱因多样,究其一点,即吏治清廉和吏治腐败。吏治清廉则开创文治武功彪炳于千秋的治世与盛世,吏治腐败则导致人亡政息遗臭于万年的乱世与衰世。政治清明吏治清廉:治世盛世的奠基石翻阅史书,纵观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在历史上曾闪耀于一时,被许多史学家称之为治世和盛世,它们在历史舞台上虽各领风骚,各具异彩,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但其缔造者遵循的规律和进行的治国实践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历史上治世、盛世的形成,是由众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政策长期综合运用的结果。但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最终还要由执政者群体———皇帝及其辅佐大臣们在一个吏治相对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的环境中去推行、去实践。

——中国古代治世、盛世与乱世、衰世的现代启示《廉政大视野》

材料二:从乾隆后期起,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乾隆6次下江南,共花费7000万两白银。乾隆宠臣和绅当政20多年,积聚了惊人的财富。乾隆死后,嘉庆帝抄和绅的家,估计他的财产相当于清朝10年的财政收入。所以当时的民谚说:“和绅跌到,嘉庆吃饱。”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中国社会面临严重外部危机。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认为盛世和乱世两种结局的主要诱因是什么?举出古代史上的三个“盛世”名称。(3分)

(2)材料一认为“盛世”其缔造者遵循的规律和进行的治国实践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请你以唐朝为例简析这些相似之处的表现。(2分)

(3)根据材料二简析清朝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社会面临的“外部危机”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