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他主张“民为贵,君为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张统治者施仁政;他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材料二: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他批判贵族的奢侈浪费。
材料三: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当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国家的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代表哪一家学派主张?(3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与材料一的代表人物有何相同主张?(3分)
(3)材料三反映了谁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与材料一中的主张的出发点都是站在哪一阶级的立场上?他们政治上的对立主张体现在什么地方?(6分)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4分)
A B C D
(2)最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是图中哪一处诸侯国?(注意:只要写字母。)(2分)
认识文化名人,知道他们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14分)
(1)下边图片中的人物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并名列第一,他是谁?(2分)
(2)你知道这位伟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吗?(4分)他所创立的学说体系被后人称为什么学派?(2分)
(3)你知道这位伟人的教育观点吗?(至少两点)(4分) 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一本什么书?(2分)
仔细的读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4分)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2分)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2分)变法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2分)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2分)
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著名的战役有是(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那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变法 B.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
C.实行了世袭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