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更替与承接】(12分) 材料一:《诗经》中的一首诗唱道:“普...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更替与承接(12分)

材料一:《诗经》中的一首诗唱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材料二: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和县,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

材料三:“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基础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是由谁创立的?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4分)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被称作什么?该制度是哪一朝代首创的?跟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相比,该政治制度有何优点?(4分)

 

(1)西周时期(1分)的分封制(1分);宗法制(2分)(如写血缘关系为基础得1分) (2)秦始皇(嬴政)(1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分),有利于巩固统治,实现大一统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分) (3)三省六部制(1分),隋朝(1分),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西周建国不久,为了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大规模分封诸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这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来确定财产等继承权的宗法制,并以此为原则来进行分封。 (2)考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题干材料二给出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制,是秦始皇首先创立的。这种制度的积极作用表现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三提示的“中书”“门下”可知这种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最早创立于隋朝。三省六部制和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相比,优点表现在:三省共议政事,行政效率得以提高;三省六部之间分工更加明确,既合作又相互制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 西周分封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点评:本题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更替与承接考查了西周分封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突出了识记和理解层面的考查,有一定难度。教师应指导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学生小强特别喜欢上历史课。有一天,他在课堂上学习了唐朝的历史,晚上他在梦里来到了七世纪的唐朝,并从长安出发经历了一次梦幻西游。以下是小强梦中西游的见闻:

见闻一:唐朝都城长安的街头,各色人种、各地商品应有尽有,一派繁华景象。唐太宗正率众臣在大慈恩寺内热烈欢迎从天竺回来的法师。

见闻二: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地那,穆罕默德正号召穆斯林发动圣战,穆斯林表示一定要为真主安拉而战,为阿拉伯统一而战。

见闻三:法兰克王国农村的一座庄园里,城堡、教堂、磨坊、农奴住宅一应俱全,农奴们正在耕地上辛勤劳作,农奴连终身大事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

(1)见闻一中唐太宗正在迎接哪位法师?这位法师有何壮举?(4分)

(2)见闻二反映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3)根据见闻三,概括当时西欧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材料二:7世纪中期,一些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十分羡慕中国的强盛。回国后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实行变革,建立法治完备的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商君是如何“急耕战之赏”的。(4分)

(2)材料二改革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改革反映的内容,说说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备的新国家。(4分)

3)上述则材料所反映的次改革,都对当时国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两次改革对今天中国发展有何借鉴意义?(4分)

 

查看答案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隶建造金字塔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查看答案

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查看答案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