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我国多少领土( )
A、100多平方公里 B、60万平方公里
C、150多万平方公里 D、40万平方公里
小红参加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他选了一道历史题。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中国与外国列强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道光帝 D、康有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6分)
材料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应用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紧跟着又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1)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是什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2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张、杨、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对中华民族的抗战有何影响?(2分)
(3)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办一期板报,你认为选哪一历史事件为素材合适。(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
(1)19世纪后半期,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采取了什么行动?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进行了哪些实践?(2分)
(2)请你继续绘制中国近代化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2分)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何特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大臣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皇帝问:何以见得?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提出面向世界的要求。魏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据此,他认为做事情只要“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回答:
(1)材料一反映清朝后期中国皇帝和大臣思想上出现了什么错误认识?(1分)
(2)材料二中,魏源在哪本书中说了这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指什么意思?(2分)
(3)孙中山本人是否做到了材料三中的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试用史实来说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