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共12分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制度是在战国时期哪一地方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2分)

【探究二 经济篇】

(2)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农耕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有哪些农作物吗?写出两个2分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典型的一例,并结合这一典型例子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2分

 

【探究三 文化篇】

(4)请完成下列表格。(5分)

姓名

时代

研究领域

主要成就

贾思勰

北魏

农学

所撰写的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学著作。

祖冲之

南朝

数学

第一次把    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西汉

史学

主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

  巨著。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1分

 

(1)郡县制、县制 (2)水稻和粟 (3)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4)《齐民要术》、圆周率、第七位、司马迁纪、传体通史 (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勤学苦练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就建立县制。 (2)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水稻 (3)古代史上农具的改进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4)根据所学知识整理 (5)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从制度到经济、文化的创新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制度的革新、农业及农具的变化及文化的掌握,跨度较大涉及面宽,既有基础知识的识记也有开放性思维,出错最多的是2、3,因为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0分)

时代

历史遗迹、遗址

探访与思考

 

史前时期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距今约6000年的南京北阴阳营遗址

材料一是南京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请列举一个与该遗址几乎同时期的长江流域农耕文明:    ①  遗址。(1分)

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南京夫子庙

(2)夫子庙纪念儒家创始人     ②      (填人物)的地方。西汉时,汉武帝接受   ③   (填人物)的建议,采取“     ④     ”的措施,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

材料三:

三国时期石头城

满分5 manfen5.com

东晋 王谢故居

满分5 manfen5.com

在“石头城”遗址旁,我们可以回忆三国时期  ⑤   国的历史。“王谢故居”能让我们凭吊东晋时期的“书圣”:  ⑥      (填人物)。(2分)

(4)将这一时期的朝代更替情况填写完整:(2分)

十六国—北朝

满分5 manfen5.com

探究:(5)根据本题的探究过程,归纳出一种历史学习的方法(1分)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查看答案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是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查看答案

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     )

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

考点:诸葛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