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然。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指谁?(1分)他属于哪一个政权?(1分)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1分)?
(3)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3分)
(4)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填空(6分)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我国教育的发展有孔子的___________汉代的___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台湾和大陆最早交往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的是
A.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B.汉武帝时,对匈奴用兵,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C.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D.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楚国 B.齐国 C.秦国 D.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