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

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的主要内客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满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行径,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四 1904年8月,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的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变为中华民国”。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1)材料一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出该条约是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2分)该条约的名称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在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2分)该条约签订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描述的“维新之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实?(2分)该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是如何推翻满清政府的?1分)此次革命对中国有何历史意义?3分)

 

(1)鸦片战争;(2分)《南京条约》;(2分)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3)戊戌变法(2 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分) (4)领导辛亥革命(1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维新之路”指的是戊戌变法,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4)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乾隆时期,英国派使者马嘎尔尼到中国商讨通商事宜。马嘎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福康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什么稀罕!”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日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中的福康安对外来文明抱什么态度?(1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什么样的对外政策?(2分)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不利影响?(2分)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魏源和福康安对外来文明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为此,魏源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2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等人“觅制器之器,师其法”指的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近代中国探索的历程中你有什么认识?(4分)

 

查看答案

下列书刊中,属于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是(   

A.《海国图志》      B.《物种起源》

C《新青年》        D《天演论》

 

查看答案

1926年,有一位中国人主持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位中国人是(  

A侯德榜            B詹天佑             C冯如           D李四光

 

查看答案

“北京八达岭青龙桥火车站,詹公的铜像就在这绿色掩映之中,当年的这条铁路静静躺在山腰上。在今天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下,我们自然不能忘记它的修建给中国带来的意义。”材料中提到的这条铁路是(   

A吴淞铁路          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津沪铁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