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0分)历史证明,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历史证明,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实施?“苏联模式”的形成和苏联哪一任领导人有关?(2分)

材料二  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总统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2)演说中的感叹反映了美国当时正处于什么局面?为应对这种局面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典型特点?(4分)

[科技创新]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

(3)哪个国家首先造出了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谁在1885年用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哪一技术使人类突破时空距离,整个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3分)

[自我创新]

(4)现代高科技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近几年,盐城人民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做了大量努力,请你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市民?(1分)

 

(1)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每点1分,共2分) (2)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调整工业(或: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和指导;(每点1分,共4分) (3)美国;卡尔·本茨;互联网(或:计算机网络技术)(每点1分,共3分) (4)文明上网、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等等。(1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注意关键词:社会主义探索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联系所学知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结果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说思路比较好。 “苏联模式”指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也就是斯大林模式。所以第二问答案为:斯大林。 (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演说词中体现的是美国1933年遇到的严重经济困难。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1933年遇到严重经济困难是因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罗斯福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一上任就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3)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要求,“蒸汽作动力的轮船”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富尔顿在1807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利用蒸汽作动力的船“克莱蒙号”。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德国人卡尔·本茨以内燃机作动力,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第三问中“使人类突破时空距离,整个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计算机网络技术。 (4)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了环境污染问题,资源问题,交通住房问题。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网络的出现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学生应该做的就是,从自我做起,保护资源和环境,节约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做到文明上网。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 的到来;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7分)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改革或战争的方式先后进行了巨大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861年2月1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开会时强调:“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三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1)材料一的成果是日本哪一次改革带来的?它与改革中经济内容的哪一项具体规定密切相关?(2分)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为了避免他所说的后果,进行了什么改革?此改革对俄国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2分)

(3)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出自哪一法律性文件?此文件颁布于什么战争之中?( 2 分)

(4)上述三则材料中的变革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1 分)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一战前为30年,二战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至今只需3至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突出说明了

A.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世界大战促进了科技发展

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美国的霸主地位得到巩固

 

查看答案

1995年1月1日,主张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并被誉为“经济领域联合国”的某一国际组织成立(图标如),该组织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约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的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这实际上反映了

A.大家的从众心理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中国的落后                D.区域经济集团化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如图),但这种新格局是在逐渐变化中的,导致这种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人口数量   B.经济实力   C.资源优势   D.军事实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