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C朝鲜的音乐传中国            D.西域的葡萄传中国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朝鲜不在丝绸之路沿线,故选C。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在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参加科举考试          D.在东京城内的瓦子里娱乐

 

查看答案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书法、火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查看答案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材料二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生活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美国新兴的信息产业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尤为突出。

——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

材料四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1分)在此影响下,欧洲人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是如何推进欧洲统一进程的?(2分)

(2)材料二反映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推行什么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1分)

(3)材料三反映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1分)其核心是什么?(1分)美国经济进入什么时代?(1分)

(4)材料四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该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为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2001年我国采取的举措是什么?(1分)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1分)

 

查看答案

近期卢布大幅贬值,作为世界大国之一的俄罗斯,再次吸引世人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1分)“社会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哪些条件?(2分)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2)苏俄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次革命建立起来的?(1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请从材料中找出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1分)

(3)完成下列资料卡中所空缺的部分。(4分)

满分5 manfen5.com

(4)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俄国(苏联)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