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0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0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

(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分)

(2)举出曹操为实现雄心壮志,进行的著名战役。以少胜多的战役和以多败少的战役分别是什么?(4分)

(3)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分)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1)统一中国 。(2分) (2)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4分) (3)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分) (4)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曹操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其著名的作品《龟虽寿》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统一中国。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和曹操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208年曹操率20多万大军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结果曹操以多败少失败,退守黄河流域。 第(3)问,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趁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又西进四川。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 孙权在建业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第(4)问,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的认识。东汉末年曹操去洛阳迎接汉献帝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善于用人,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实力不断加强。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胜利。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有孙刘联合利用火攻,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诸葛亮的天文知识丰富等。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有: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骄傲轻敌往往失败等。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12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请写出他变法的时间和让他变法的人物。(6分)

(2请举出“卫鞅”变法的两个内容。(4分)

(3)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2分)

 

查看答案

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选举方法叫(       ),后来被(      )所取代。

 

查看答案

百家争鸣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兵家代表人物是(        )。

 

查看答案

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领导者是(      )和吴广。

 

查看答案

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      ),蜀国的都城在(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