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材料三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它国家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罗斯福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演说?此事件有哪些特点?

(2)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罗斯福采取“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你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措施上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4)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应对措施。根据所学,请给我国政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2)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3)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4)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对)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处指的是爆发于美国纽约的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有影响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第(2)问,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实施新政,面对经济大危机中的出现的问题,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公平经营规章,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奥巴马与罗斯福采取的措施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在资本主义内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由材料中的奥巴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可以得出奥巴马也是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本则材料主要讲的是美国两位总统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的有关知识。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两位总统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都能够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所以我国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时也要注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考点: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经济大危机·“繁荣”及其崩溃,罗斯福新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原来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

材料二: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规定:

①尊重中国主权之独立……

②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护一有力巩固政府。

③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会议通过的?

(2)材料二指什么条约?它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3)材料二中第③款内容中所谓“机会均等”原则指的是美国的什么政策?

(4)思考这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两次会后形成的战后新秩序?如何评价?

 

查看答案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为了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提出的政策是( 

A. 向美国看齐                        B. 改革开放

C. 科教兴国                          D. 科技立国

 

查看答案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有欧洲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 国际联盟                          B. 七十七国集团

C. 亚太经合组织                      D. 欧洲联盟

 

查看答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 出现经济危机

C. 负债沉重                          D. 进入新经济时代

 

查看答案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的时间是( 

A.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B. 20世纪七十年代

C. 20世纪八十年代                   D. 20世纪九十年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