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请回答下...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能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请根据日本历史相关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2)改革能够削弱由现有制度的缺陷带来的危害。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美国历史上哪位领导人实施“新政”,这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2分)

(3)(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苏维埃政权从诞生开始就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1分)

(4)综上所述,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借鉴哪些成功的经验?(1分)

 

(1)大化改新使得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使得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2分。两个例子二选一。要包含事例和作用。) (2)罗斯福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2分) (3)内涵: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1分) (4)经验: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史上的改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改革能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大化改新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经过改革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改革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第(2)问,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新政”等信息可以得出,此时美国的领导人是罗斯福;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现有的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成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且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 第(3)问,主要考查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条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指的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从1921年开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道路的具体内涵就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材料主讲改革的相关问题。根据日本和美国所进行的改革可以得出,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符合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考点: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日本明治维新;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宣言》是以1776年北美《独立宣言》为蓝本,以启蒙思想的政治理论为依据而制定的。《宣言》公分17条,第一条规定:“人在权利上生来是并永远是平等的。”……每个公民都享有人身、言论、信仰等自由……《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它第一次把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资产阶级政治主张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它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的原则,既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整个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又调动了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近代卷》

材料二: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书籍,让我丰富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

——习近平在法国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独立宣言》的颁布有何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和《人权宣言》有何内在联系?(2分)

(3)根据材料二,总结习大大针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观点。并用材料一中相关内容证明这一观点。(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二战战犯石原莞尔1929年发表演说《作为扭转国家命运之根本国策的满蒙问题解决方案》 )“对中国作战,坚决把满蒙政权握于我手中”,石原莞尔说服关东军司令官迅速占领东北是必须的,南可对付南京的国民政府,北可防御共产主义国家,此外,东北可补充日本矿产资源的匮乏。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投入南方战线(即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的兵力只占陆军总兵力的二成,其余一成留在本国,三成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四成配置在东北以外的其他地区。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军队,负有确保中国内陆作战的任务,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印度和澳洲的失守不是没有可能的。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材料三:仅就经济方面相互支援而言,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总额近50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物资。英国得到的最多,近300亿;苏联其次,约111亿;中国约16亿。美国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盟国提供军需、设施、劳务、资源等得到“逆租借”达78亿美元,其中约67亿来自英国和英联邦。此外苏联还得到英国近20亿美元的物资援助。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石原莞尔认为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扭转日本国家命运?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多少周年?(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有何作用?(2分)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分)

(4)今天人类面临着恐怖袭击、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处理这些问题带来什么启示?(1分)

 

查看答案

(1)观察右图,请将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3分)

满分5 manfen5.com

A. 苏德战场作战国家:苏联

B. 诺曼底登陆所在国家:法国 

(2)仔细观察该图,据图分析二战后期德国法西斯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分)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卷图中相应方框内。(2分)

满分5 manfen5.com

A.第一次发现美洲的航行:哥伦布航行

B.第一次环游世界的航行:麦哲伦航行

 

查看答案

判断题:每项1分,本大题共5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清朝戊戌变法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C”。

1.材料所述的中日两国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大不相同。(  

2.欧美列强不希望日本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明治维新不利。(  )

3.进入19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列强在亚洲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矛盾重重。(  )

4.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列强侵略,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目标。(  )

5.相对于日本的维新派,中国的维新党人显得幼稚而经验不足。(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