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文化是指人类在科技、思想、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中华文化博大精...

文化是指人类在科技、思想、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1)材料一中,各个学派既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1分)其中哪家学说曾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1分)

材料二  纵观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历程,16世纪以前的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缺少了像四大发明那样的世界性科技成就,仅仅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这种现象不是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2)根据提示,填写中国古代科技成就:(4分)

    名称

    地位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东方医学巨典”

 

“中国l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中国古代的哪些发明对促进人类的文化传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分)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从旧中国的满目疮痰,到建国后的蒸蒸日上;从“文革”期间的横遭摧残,到改革开放的欣欣向荣,再到新世纪吹响的自主创新的号角。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试举一例。(1分)

(5)试分析近年来中国取得突出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分)

 

(1)百家争鸣;儒家。 (2)赵州桥、《金刚经》、《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3)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列强的入侵与压迫等。 (4)如籼型杂交水稻、空间技术成就等。 (5)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科研人员的努力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封建正统思想的确立。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时,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西汉初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一些科技成就。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为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比欧洲早了七百多年,至今仍然坚固地屹立着。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著作内容,考订详细,随有大量的插图。刊行之后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及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火药推动军事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促成了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印刷术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中国的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迈向近代社会的进程,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应有的土壤。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外贸主动权,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满足于实际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教育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长期处于动乱的状态,压制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4)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就,如两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等,和普通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有杂交水稻与计算机网络。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可以在网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互通电话、进行购物、上课……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5)本题主要考查近年来我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硕果累累,原因大致有: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民族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1)北魏时期,鲜卑族政治家——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1分)元朝时,中华民族大家庭又增添了哪一新成员?(1分)

(2)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是哪一少数民族?(1分)什么事件奠定了两者密切交往的基础? (1分)

【统一篇】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乡愁》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哪个朝代确立的?(1分)为巩固统一,当时在经济、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大陆实现统一?(1分)《乡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心愿?(1分)中国人民政府解决“乡愁”的方针是什么?(1分)

【感悟篇】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有怎样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嫦娥一号”、“天宫一号”、“神舟九号”的研制与发射,都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数据分析与论证,最终把人类从这种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的广泛运用

C.内燃机的问世               D.计算机的发明

 

查看答案

持续了3年之久的欧债危机严重影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对欧债危机最有可能进行实质性干预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查看答案

下列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全面进攻苏联有着必然联系的是

A.“白色方案”和“霸王计划”

B.《慕尼黑协定》和“巴巴罗萨计划”

C.“白色方案”和“巴巴罗萨计划”

D.“白色方案”和《慕尼黑协定》

 

查看答案

下表格是斯大林l926~1940执政时期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斯大林执政时期有什么特点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倍

    21.2%

  轻工业

  6.2倍

    14.1%

    农业

    26%

    1.5%

 

 

 

 

 

A.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B.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