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思想解放是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 【智者光芒】 有人...

思想解放是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

【智者光芒】

有人将先秦时期和近代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社会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根据提示填写下面人物卡片

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是—————,(1分)其思想地位————————

—————————————————————(1分)

 

 

 

 

 

 

【变革先声】

思想变革促进社会进步。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2)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之欧洲?(1分)写出在它的影响下,欧美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各一例。(2分)

【正道沧桑】

近期播出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按要求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2分)

满分5 manfen5.com

【理论升华】

4)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社会巨变都是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提示:三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改革开放)

请指出这三次历史巨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三民主义、                 

(5)根据以上内容,说一说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1分)

 

(1)孔子(1分) 成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1分) (2)启蒙运动(1分) 法国大革命(1分) 美国独立战争(1分) (3) 巴黎公社(1分) 俄国十月革命(1分) (4)毛泽东思想(1分) 邓小平理论(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 (5)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又促进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化。(1分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改造,成为我国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发生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这就为后来的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锐利思想武器。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的法国武装起义后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社会巨变有关知识的识记。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会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第(5)问,本题答案开放,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后来的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锐利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十月革命获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社会巨变都是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是: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又促进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化。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思想启蒙的火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由于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大放厥词,大肆挑衅:进行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等闹剧、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大阪市长桥下策对慰安妇问题的谬论等,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作为中学生,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我们更应该对中日关系多一点理性的思考和探究。

(1)“曾几何时,中国是日本的老师;”请举例说明。(2分)

(2)“时过境迁,原来的学生打败了老师。”指的是十九世纪末期的哪一场战争。(2分)

3)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战争罪行,请举例说明(2)

(4)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这一时期创作的哪一首歌曲,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迅速传遍全国,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2分)

5)当下的中日关系在考量着两国人民的智慧。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方式

材 料

探 究

 

 

 

 

 

材料一 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次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⑴材料一中的忽必烈改革,哪项政治制度实施,被看成是中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2分)

 

 

 

⑸综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和平改革和暴力革命有什么共同作用。

(2分)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实验,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⑵材料二中,罗斯福这次“大胆实验”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谴责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等权力。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⑶材料三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哪一重要文献的重要内容。(2分)

材料四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⑷根据材料四,辛亥革命除了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外,还有哪些积极意义?(2分)

 

 

 

 

 

 

 

 

 

 

 

 

 

 

 

 

 

 

 

 

 

 

查看答案

“中国梦”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富强之梦】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摘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  【建国之梦】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材料四   【独立之梦】

“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

材料五   【复兴之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摘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1分)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1分)

(2)材料一的思想变成材料二的实践是由哪个派别来实施的?(1分)材料二提到的“军事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一个?(1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

(4)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具体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5)你认为,中国人民应该怎样才能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2分)

 

查看答案

辨析题(有两处错误,请写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一战期间,图(苏军攻克柏林)一直在互联网上热传。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辨析题(有两处错误,请写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秦始皇一高兴,在纸上写下了四个楷体大字赐给丞相李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