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平民毕昇经历了长期实践和钻研,发明了一项伟大的技术,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这项技术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南宋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老百姓生活富裕
C.海外贸易兴盛 D.手工业发达
隋炀帝曾多次巡游江都,他乘坐的龙舟从洛阳经水路直达江南。这条“水路”就是
A.黄河 B.大运河
C.长江 D.柳江
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二战末期日军兵力分布
地区 | 本土和南洋(对抗英、美) | 满洲和朝鲜(对抗苏联) | 中国战场 |
兵力分布 | 550万 | 92万 | 110万 |
二战中日军战死者分布
地区 | 中国关内 | 满洲(中国东北) | 缅甸 | 太平洋战场 |
死亡人数 | 40万 | 9万 | 16万 | 120万 |
备注 |
| 绝大多数系苏军造成 | 多数系英军造成 | 都死于同美军交战 |
材料二: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国的战略要地如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还都在日本占领之下,……美军在太平洋岛屿战中能大量击毙日军,是因为美军拥有占绝对优势的火力和技术装备。日本海军的几十艘战列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绝大多数都沉入海底,又基本上是由美军造成。日本除了在海外战场遭受重大损失,本土也遭受了猛烈轰炸,包括落下两颗原子弹,这些全系美军造成。
材料三:全面抗战开始前,中国政府统治区年产钢不过4万吨,日本却高达580万吨。……1936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仅为可怜的11.9亿元法币(折合4亿美元),同年日本财政收入则超过100亿日元(折合30亿美元)。美国战时年最高钢产量超过8000万吨,年财政收入达1000多亿美元。……中国作为战胜国享受不到应有待遇,还受到其他盟友欺凌,其原因只有用定量分析才能解释。
——以上均摘自徐焰《抗日战争的真实战况》
(1)毛泽东谈到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时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分)根据材料三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材料二:“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引自《北洋军阀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三:抗日战争以前……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能继续向前发展。到1936年,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了高峰。
(1)材料一表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两次高峰的共同原因。(3分)
(3)民族资本主义在经历两次短暂发展后,其进程均被打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打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4分)
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一所示发明的广泛应用促使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2)用史实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