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路开始修建  ②内燃机广泛使用  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④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在交通运输领域,以蒸汽机为动力,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内燃机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答案是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据此可以判断,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洋务运动                          D.武昌起义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的联系与交往

 

查看答案

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息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D

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查看答案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美国已拥有了世界40%的财富。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诞生仅仅142年。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新国新梦”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一时期的相关史料,探寻美国崛起之路(如下表所示)。

代号

史实

结论

制定宪法

确立起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开辟了水上交通的新纪元

罗斯福实施新政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赶上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步伐

北方取得南北战争胜利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

爱迪生发明电灯

 

 

 

 

 

 

 

 

 

(1)研究该课题时,表格中②⑥有两处空缺,试依据相关知识补充完整。(2分)

(2)以上表格中,有两知识性错误。请指出这两处错误(用代号表示),并说明你的理由。(4分)

(3)从对相关史实的分析研究中,你认为美国崛起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分)

 

查看答案

“冲击—反应”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多年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1)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日两国为实现自强,各作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这两自强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差异?(4分)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2)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试举两例说明。(4分)

材料三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不能”签字的原因。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