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一书写道: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内容。(8 分)
类别 | 历史事件 | 代表人物 |
器物层面 |
| 李鸿章等 |
制度层面 |
| 康有为等 |
辛亥革命 |
| |
观念层面 |
| 陈独秀等 |
中国人的“中国梦”—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受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材料二:“全中国都欢喜得发疯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
—《新华日报》1945年8月的一篇社论。
(1)请说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分)材料中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分)列举这场战争中的两次著名战役。(4分)
材料一:洋务派认为:“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为求“船坚炮利”,洋务派开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请列举两例。(4分)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2分)
(3)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但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请概括地指出两者在学习内容上有什么不同?(4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校长是谁?该军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分)
(2)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分)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咏读材料二《七律·长征》,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哪些长征精神?(2分)
改错、辨析题(本大题有6 小题,21—23题每小题2 分, 24—26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
【例】改错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以上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
答案:把“夏朝”改为“商朝”。
辨析题: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以上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案:不正确。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就被粉碎了。
1—3 小题内容各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
1、鲁迅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2、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3、顽固派共筹建了三支海军,分别是北洋、南洋、福建海军。
4—6 小题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4、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在一场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这次运动是新文化运动。
6、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马克思主义”。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句口号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