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杂志上的历史(16分)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

杂志上的历史(16分)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周刊每年年末都会评选当年的“风云人物”,《谁在〈时代〉封面上?》一书的作者列努斯曾说:“那些经常出现在《时代》封面上的人物,必将被收入历史课本。”

材料一:1951年的期刊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时代》首次介绍给西方人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很有意思: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导者。《时代》对周恩来和新中国的“妖魔化”和“丑化”也许不难“理解”,因为当时中美两国正深陷于一场战争的泥潭中。

满分5 manfen5.com

(1)可以看出,美国的对新中国是一种什么态度?当时,中美之间正陷于什么战争?(4分)

材料二:1971年11月8日,人物又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2)“The Chinese Are Coming”指的是中国当时那一项外交胜利?(2分)

材料三:这是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表现着尼克松与毛,周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由于英文中的Odyssey(旅行)具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含义,所以由此看出,美国方面对此次对中国访问还是很满意的

(3)“尼克松的中国之旅”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变化?(4分)

材料四: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是新时代的引路人,他引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的时代,中美关系也迎来一个新的时期,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4)邓小平能入选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四,你认为中美关系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1)敌视态度; 朝鲜战争;(4分)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 (3)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美国态度变化的原因:a、国际形势的变化(2分)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 (4)入选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分) 联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分)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中国采取包围威胁、封锁禁运的原则,采取敌视态度,中美之间正陷于朝鲜战争。 第(2)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1971年11月8日”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第(3)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尼克松的中国之旅”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美国态度变化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此后,就是按着这一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等理论,最终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走近新时代(12分)

材料一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1分)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1分)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哪些?(请试举1例)(2分)

 

查看答案

(12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试举两例)(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2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分)

 

查看答案

下列体现改革开放后我党关注民生的做法有(    

①建立养老保险制度②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③保障城镇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边是一张粮食供应票,下列关于此供应票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它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反映  

B.说明当时的物价水平低

C.可作为研究经济史的证据  

D.表明当时的食品供应紧张

 

查看答案

“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