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在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1987年中共十三大——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B、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1987年中共十三大
C、1982年中共十二大——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迎来重大突破。2015年5月7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安居型商品房用地供应暂行规定》,为“农地”入市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盘活原农村集体土地方面迈出了探索步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D、《中华民国土地改革法》
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首次亮相莫斯科红场阅兵式,而新中国历史上的首次阅兵是在开国大典上,下列关于开国大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周恩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B、28门礼炮齐鸣58响
C、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
D、举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活动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 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1 分)
(2)请简答“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3)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其中,图一、图二两个地区在20世纪末顺利回归祖国。你认为中国能成功收回这两个地区的两个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4)图三所示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 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这两次变故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2分)
【富民强国梦】
材料三 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5)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开始于哪一年?(2分)
(6)“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出彩?(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抖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抖二: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8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土地改革在何时基本完成?(2分)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6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此事件同样犯了左倾错误且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事件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农村的什么政策?(1分)
(5)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两项即可)(2分)
(12分)为进行“寻根”教育,某校开展“搜寻记忆——我写家史”主题活动。请根据小明同学的活动过程,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与爷爷访谈。爷爷出生于1940年,随着小明的提问,他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流离失所”是9岁前爷爷的最大感受,他说在9岁前有一次安居的机会,但很快失去了这次机会。拥有这次“机会”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又“失去了这次机会”?(2分)
(2)解读爷爷的“宝贝”。下列是小明爷爷珍藏的部分“宝贝”。写出图一宣传的历史事件。图二爷爷的奖状来之不易,此前3年我国经济出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写出图三反映历史事件的指导方针。(3分)
(3)“我写家史”。小明拟以《时代的脉搏》为题写家史。其中有“1979年走进新时代” “1980年厦门的机遇”“1994年大伯成为公司经理”等语句。分别写出这三个词语体现的国家政策。(6分)
(4)反思活动过程。上述过程告诉我们应怎样写好“家史”?(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