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改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个“巨人时代”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B.天文学的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物理学的发展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书
(1)根据材料一举出欧洲发生于14—17世纪的“首先变革人心”的史实。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下半期中国近代化“达到有形的物质”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指什么事件?材料二中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5分)
(3)综合以上分析,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2分)
(18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制度更新、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改革呼声】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历史抉择】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一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赁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4分)
【辉煌成就】
材料三 1928一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
年份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5 | 3 | 2 | 2 | 1 | |
1913年和1937年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
(3)苏联能取得如材料三所示的成就,原因何在?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6分)
(4)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以上探究中可以得到哪些帮助?(4分)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不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三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限制了王权?由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4分)
(2)材料二的颁布有什么意义?(2分)
(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5分)
(4)概述材料二、三的相同主张。(2分)
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性调整
B.提高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目的是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实行计划经济
为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写过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称,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罗斯福总统运用这一思想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的措施是( )
①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②在美国实行计划经济 ③与英国联合,共同摆脱经济危机 ④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