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
—日本记者1900年日记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6分)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割地求和”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材料三记载的事实是哪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后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2分)
(4)清政府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9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严复被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 )
A.编成《海国图志》 B.创办大生纱厂
C.译著《天演论》 D.修建京张铁路
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公车上书 C.谭嗣同殉难 D.八国联军侵华
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在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这条铁路是( )
A.平汉铁路 B.滇越铁路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