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3分)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6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6分)

 

(1)商鞅、秦国、法家(3分)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 (3)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4分)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有关于大变革时代的相关知识,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卫殃”指的是商鞅,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辅佐的是秦国的秦孝公。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3)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为之后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的是(    

A.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B.汉武帝时,对匈奴用兵,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C.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D.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

 

查看答案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

 

查看答案

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查看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    

A.实施结果     B.实施过程     C.实施目的     D.实施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