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2分)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2分)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2分)概括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项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2分)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2分)

 

(1)商鞅 、 法家 (2)秦孝公、奖励耕战 (3)取信于民树立威信,为以后改革打下基础。启示:做人要诚信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是商鞅说的。这句话反映了法家学派的思想。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而得以实行。秦孝公重用卫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奖励耕战的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取信于民树立威信,为以后改革打下基础。商鞅这么做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是为了其变法做准备的。商鞅想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首先要取信于民,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言出必行,所以在咸阳南门设立一个木柱子,宣称如果有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他10金,老百姓都不信没人敢尝试,后来又加到50金,有一人出来把它搬到了北门,结果真的得到了50金,老百姓这才相信政府是说到做到,不会欺骗。右臂可见做人是要讲究诚信的。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罗兹•墨菲《亚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2分)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2分)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2分)

(3)作为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2分)

(4)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2分)

(5)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2分)

 

查看答案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共16分)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分)

(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2分)

(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2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2分)

(5)人与人的不和谐: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4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4分)

 

查看答案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查看答案

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庄子

 

查看答案

下列与春秋战国时 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相关的是( )

A.打制石器的使用       B.磨制石器的使用

C.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D.电力的广泛应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