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材料五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一: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的内容是出自哪次运动?这一运动是哪一政治派别领导的?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问题五:材料一到材料四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问题六:材料五中的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问题一:事件: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维护清朝统治)。 问题二:维新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资产阶级维新派 问题三:1911年。三民主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问题四:民主、科学 问题五:近代化的探索 问题六:无产阶级 指马克思主义原因:有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积极参与;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解析】 试题分析:问题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的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政治主张,于是他们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问题二:此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阅读材料二的所给提示信息:“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改良运动。 问题三:分析材料三的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可知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问题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 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问题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材料一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材料二指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材料三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材料四指的是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它们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问题六:材料五中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无产阶级, “先进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主要原因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先进理论的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一: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你对材料二中“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和“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的理解。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列举甲午战争期间个战役。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

问题四:今年全国上下都在纪念甲午战争多少周年?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问题五:根据材料四, 举出中国近代“反入侵”的两个例子。

 

查看答案

中国第一所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创建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查看答案

下面是革命老人张三晚年回忆1919年5月4日所看到的情景,其中有误的是   

A.北京大学学士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   

B.有个学生发旗帜,写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有个学生给盲人解释还我青岛的意思  

D.他看到一些学生演讲时慷慨陈词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A.军事技术       B.科技教育      C.机器生产         D.议会制度

 

查看答案

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小明应该参考哪一旧报刊(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