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永久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

“改革”是永久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

(3)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有何差异?试结合材料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1)建立县制。 (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或根据军功大小授爵)。 (3)材料二对变法持赞赏态度。理由:材料认为变法保障了百姓的权利,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材料三认为变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理由:材料认为变法为秦国称雄诸侯创造了条件,但也造成了分封制的衰落、贫富差距和国力强弱悬殊。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问答题。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问进行考查。 (1)此题主要学生对考查商鞅变法内容的准确识记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中的“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可知,题文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建立县制的改革措施。故此题答案为:建立县制。 (2)此题主要学生对考查商鞅变法内容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孝公时期,商鞅进行变法,其内容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因此“务耕织”“尚军功”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的措施。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材料认为变法保障了百姓的权利,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因此对变法持赞赏态度;材料三认为变法为秦国称雄诸侯创造了条件,但也造成了分封制的衰落、贫富差距和国力强弱悬殊,因此材料三认为变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据以上材料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B.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该政策导致更多人弃农经商

D.该政策导致人们不再经商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清理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内出土的4台蜀锦提花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考古空白。由此可得知,我国使用提花机最迟可能是在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查看答案

针对汉初王国问题,政治家贾谊提出“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下列措施与该主张相吻合的是   

A.削夺王国封地                  B.夺去王侯爵位

C.颁布“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

 

查看答案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中的“一夫作难”指的是   

A.戎族攻灭西周      B.武王伐纣      C.大泽乡起义     D.秦灭六国

 

查看答案

“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上述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