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在中央有何具体内容?这种制度是由谁最先开创的?

(4)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三中的制度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分封制。 (2)经济的发展和联系的加强;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秦王的雄才大略。(类似表达亦可适当给分。) (3)皇权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分掌行政、军事、监察的三公九卿制;秦始皇。 (4)前者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后者加强了封建统治,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问答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并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四个小问进行考查。 (1)此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中:“周人……苦于兵力单薄……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以为周室的‘藩屏’”可知这是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和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条件的准确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经济获得发展,春秋争霸为统一创造了条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这些都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 (3)此主要题考查秦朝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我们可判断这种制度指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它的具体内容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分掌行政、军事、监察的三公九卿制。这种制度的创立者是秦始皇。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影响的认识。结合第一小问和第三小问可知,材料一的制度是分封制,材料三的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加强了封建统治,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分别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战国到秦汉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改革”是永久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

(3)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有何差异?试结合材料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查看答案

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据以上材料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B.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该政策导致更多人弃农经商

D.该政策导致人们不再经商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清理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内出土的4台蜀锦提花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考古空白。由此可得知,我国使用提花机最迟可能是在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查看答案

针对汉初王国问题,政治家贾谊提出“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下列措施与该主张相吻合的是   

A.削夺王国封地                  B.夺去王侯爵位

C.颁布“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