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许多城市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许多城市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其中,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

(1)你支持哪一方?请谈谈你的选择理由。

材料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上述材料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请你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近几年来,台湾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也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中先生的遗训,体现中先生的精神”。

(3)材料三中,国共两党均表示继承中先生的未竟事业,你认为“继承”的内涵主要是什么?

 

(1)武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南京: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 (2)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促进了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能力。本题答案不唯一,可选择武汉,也可选择南京,只有阐述相应的理由即可。选择武汉的理由是: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选择南京的理由是: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 (2)此题考查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和记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经济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材料三中,国共两党均表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国共两党均表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继承”的内涵主要是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刘翔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

满分5 manfen5.com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你班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

 

查看答案

王老师参加“红色之旅”活动,参观了“打响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是(  

A.井冈山               B.上海

C.南昌                 D.延安

 

查看答案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查看答案

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中央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查看答案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 张作霖                     B.袁世凯

C.孙传芳                    D. 吴佩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