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中国近代历史》

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等人为采西方“最长之处”掀起了哪场运动?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这种思想,梁启超等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揭开这场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在这场变法中,自愿为变法而死的志士是谁?

(3)根据材料三指出“皇帝”被打倒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人们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为救治当时中国的黑暗,陈独秀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悟?(答出一点即可)

 

(1)洋务运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公车上书;谭嗣同。 (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5)特点:向西方学技术(器物)到学政治制度再到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③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④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近代化。(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相关史实近代化的探索。(1)此问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只要是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由此可以判断出要学习西方的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等,结合课本所学学习制造西方器物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此问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考查难度不大。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维新派为变法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促使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由于光绪帝没有实权,以慈禧为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反扑,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牺牲。 (3)此问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此问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考查难度不大。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以《新青年》为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5)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根据前面4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经历了向西方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根据这四件事的发生得到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根据事件的结果感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近代化等。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也改变着中国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摘编自顾明义的《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5)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末代皇帝》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查看答案

“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陈毅           B.朱德         C.叶挺          D.贺龙

 

查看答案

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北伐战争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A. 民主,科学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三民主义                     D. 变法维新

 

查看答案

1924年至1926年,盐城的一些爱国青年来到广州,他们可能会经历   

A.报考黄埔军校                 B.上操时聆听校长周恩来的讲话

C.誓师北伐,准备攻打段祺瑞     D.参加了武昌起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