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小明想写一篇关于河姆渡聚落的说明文,请问他应该去哪个省
A.陕西 B.北京 C.浙江 D.云南
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有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你能告诉我,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吗?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材料二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
请回答:
(1)“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请问这二者是谁?
(2)材料二讥讽了秦皇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严重后果?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中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哪个地方?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4)秦王朝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责成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公”指哪国国君?“卫鞅”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
(2)举出材料一中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扫六合”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被看做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高达9.5米的孔子像在天安门以东的国家博物馆北门正式亮相的场景。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讲述的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重大贡献。孔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请举一列
(3)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对秦朝的影响。
(4)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和谐”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3)人与自然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木,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这样的古代思想家是谁?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5)人与人的不和谐: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