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英国,深究其驾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速则三年,迟则五年,必事半而功倍。

——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

材料二  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温家宝总理特别指出,回顾一下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曾经有过四次科技机遇,但是四次均失败。

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所谓“康乾盛世”。当时的清王朝沉湎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满。对外,将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对内,满足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

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机遇。

第三次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于军阀混战及外敌入侵,中国丧失了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机遇。[来源:学,科,第四次是“文革”时期,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学技术基础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又失去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至今)的机遇,使我国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有所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

——摘编《总理专家共商七大新兴产业筹划刺激经济新方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中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是如何应对的?请举例加以说明。 依据材料归纳中国错失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原因。

(4)改革开放后,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应对举措?

 

(1)目的:学习造船、驾船和练兵制胜的技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4分) (2)原因:统治者盲目自大;排斥西方科技成果;固守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科技创新基础和能力。(4分) 后果: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埋下了近代中国任人宰割的祸根。 (3)应对及举例: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机器和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提倡实业救国:发展近代民族工业。(4分)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阻挠;对西方科技认识的肤浅;外敌入侵;政局动荡等。(4分) (4)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等。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共设2个材料分设4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分析材料一“习语言文字、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深究其驾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造船、驾船和练兵制胜的技术;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其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2)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二,“对外,将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对内,满足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可知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良机的原因是:统治者盲目自大;排斥西方科技成果;固守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科技创新基础和能力。其后果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埋下了近代中国任人宰割的祸根。 (3)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可知近代中国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应对措施是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机器和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提倡实业救国:发展近代民族工业;“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可知错失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阻挠;对西方科技认识的肤浅;外敌入侵;政局动荡。 (4)此题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科技的措施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政府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大力发展高新科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学兴国的奠基工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等。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自的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材料二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天演论》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奇书”的名称、作者及编写目的。

(2)材料二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概括以上救国主张在方法上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1909年初的《大公报》上有一篇文章这样说:“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看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视            B. 报纸         C.电影         D.广播

 

查看答案

生活在民国时期的曾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搜集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由于年代久远画面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见“某某人摄于某某时间”的字样。同学们各抒己见,进行科学探究,其中这张照片不可能(       )

A.林则徐  摄于虎门销烟时

B.孙中山  摄于中华民国时

C.陈独秀  摄于北京大学

D.李宗仁  摄于台儿庄战役时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B.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 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查看答案

1908年,井勿幕在西安地区建立同盟会组织,并在新军中发展同盟会成员。他又与哥老会等秘密组织联合反清,提出“驱除鞑虏,光复旧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政体”主张。 1911年10月22日,陕西新军在张凤翙和钱定三等人领导下,在全国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经过3天激战,起义军占领西安城,建立革命政权——秦陇复汉军政府,张凤翙为大统领。上述材料反映出辛亥年间陕西革命的特点有(       )

革命政党领导 组织严密,采用武装起义方式 首先占领大城市,建立革命政权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