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校九年级⑴班同学,以“向海洋进军”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文明差异...

某校九年级⑴班同学,以“向海洋进军”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文明差异】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出来。

(1)依据材料一,指出“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的原因。

【两种选择】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此后,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是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分布图。

满分5 manfen5.com

(2)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读《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图,指出A、B分别是《马关条约》开放的哪两个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晚清海防】

材料三  图为《大国崛起》中插图

满分5 manfen5.com

(4)透过材料三,你获得了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进军海洋】

材料四  1987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现在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放佛深处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因素。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原因:农业文明发达;长期封建保守。(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影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到外来侵略;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口岸:A为苏州 B为重庆。(4分) 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推进。(4分) (4)信息:清政府发展近代海军的历程;开始重视海洋主权,洋务运动中建立了近代海军;政治制度腐败,甲午战争失败没有实现国家强大;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5)因素:实行改革开放,坚持走具有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认识:不同文明致使海权意识不同,海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应增强全民海权意识;发展经济与军事并重,应加强海军建设;深化改革,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共设4个材料分设5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识的早熟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由此可知“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的原因是农业文明发达;长期封建保守。 (2)此题考查闭关锁国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二中“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影响是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3)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点。观察图片可知,A为苏州 、 B为重庆。根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开辟内河新航线,这些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推进,便利了其掠夺中国的财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此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题条件主要靠图片及附属文字给出,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观察图片所含的显性或隐性信息,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最终得出答案。观察本题图片,可得出以下信息; 清政府发展近代海军的历程;开始重视海洋主权,洋务运动中建立了近代海军;政治制度腐败,甲午战争失败没有实现国家强大;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 (5)此题为此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要紧扣上述问题回答,找出其共同点,不可盲目照抄照搬课本或笔记。答案多有结论性语言和怎么做两部分组成。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因素有: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坚持走具有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等。认识:不同文明致使海权意识不同,海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应增强全民海权意识;发展经济与军事并重,应加强海军建设;深化改革,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仍赴英国,深究其驾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速则三年,迟则五年,必事半而功倍。

——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

材料二  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温家宝总理特别指出,回顾一下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曾经有过四次科技机遇,但是四次均失败。

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所谓“康乾盛世”。当时的清王朝沉湎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满。对外,将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对内,满足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

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机遇。

第三次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于军阀混战及外敌入侵,中国丧失了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机遇。[来源:学,科,第四次是“文革”时期,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学技术基础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又失去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至今)的机遇,使我国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有所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

——摘编《总理专家共商七大新兴产业筹划刺激经济新方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中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是如何应对的?请举例加以说明。 依据材料归纳中国错失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原因。

(4)改革开放后,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应对举措?

 

查看答案

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自的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材料二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天演论》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奇书”的名称、作者及编写目的。

(2)材料二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概括以上救国主张在方法上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1909年初的《大公报》上有一篇文章这样说:“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看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视            B. 报纸         C.电影         D.广播

 

查看答案

生活在民国时期的曾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搜集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由于年代久远画面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见“某某人摄于某某时间”的字样。同学们各抒己见,进行科学探究,其中这张照片不可能(       )

A.林则徐  摄于虎门销烟时

B.孙中山  摄于中华民国时

C.陈独秀  摄于北京大学

D.李宗仁  摄于台儿庄战役时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B.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 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