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阅读题文可知,“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的是吸食鸦片的危害。据此可知,“不闻枪声震天”可知这并不是描述战争,所以D错误。读懂材料,可以得出它与家庭和睦、珍惜土地都无关,排除B、C。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战国到秦汉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平民之中富的人积累了万贯家财,而穷的人却只能吃糟糠;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讲的是商鞅变法中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不得摘抄原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是指什么制度?简述其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据以上材料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B.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该政策导致更多人弃农经商

D.该政策导致人们不再经商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清理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内出土的4台蜀锦提花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考古空白。由此可得知,我国使用提花机最迟可能是在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