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5世纪末,西方航海家开始开辟新航路。关于“新航路”的准确理解是 A.通往东方的...

15世纪末,西方航海家开始开辟新航路。关于“新航路”的准确理解是 

A.通往东方的航路

B.向西走通往东方的航路

C.绕开传统航路通往东方的航路

D.从欧洲出发通往东方的航路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友好交流与相互融合始终是世界文明交响乐曲的主旋律。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希波战争    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③阿拉伯数字传播    ④马克·波罗东游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一一一《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一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史料解读】

(1)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问题思考】

(2)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并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至少答出2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不同?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4)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惊醒”与“昏昏睡去”对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的?

 

查看答案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海洋问题也是我国的棘手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3)近代历史上中国海军在哪次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惨败?面对侵略与灾难,巾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4) 2009年1月以来,中国舰艇编队开始在亚丁湾、索马里等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说明中国海军在当今的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屡战屡败,而新中国海军却能保家卫国、遨游四海?

5)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至少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