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

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华夏族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黄帝——“人文初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查看答案

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方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洋务始末》

(1)材料中“□□□(人物)”的观点最能体现出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为实现他们的梦想和愿望”,该派别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材料二  “今之言变法者,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学,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化弱为强,岂不由斯道矣乎。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2)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两者的共同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改革内容的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3)材料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在这两位“先生”的旗帜下,掀起了什么运动?综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积极向海外扩张。

2.1874年,大举进攻台湾岛。清王朝统治者下令中国军队不准“开仗启衅”。

3.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暴露日本并吞朝鲜的野心。

4.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

5.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了北洋水师。

6. 甲午中日战争中,礼部侍郎志锐上书道:“总计中日交涉以来……我愈退则彼愈进,我益让则彼益骄,养痈遗患,以至今日。夷焰张,贪婪无已,一误再误,则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1)依据材料指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具有哪些特点?礼部侍郎志锐对日本的态度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倭人(日本)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设,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9月19日《据实陈奏军情折》

(2)依据材料指出,李鸿章在举证中日双方力量对比的问题上,表现出李鸿章怎样的对日作战的思想倾向?李鸿章认为中国海军同日本相比 “稍行见绌”、“实难纵令海战。”的理由是什么?李鸿章如此认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材料三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

(3)据材料三,甲午战败说明洋务运动哪一目的没有达到?所谓“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是指与洋务思想相比,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思想有了哪些新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1)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的国际地位怎样?鸦片战争给“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

(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涉及到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源于哪一条约的签订?如果将鸦片战争“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你认为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3)材料中的“转折点”指的是爆发了哪一次战争?文中认为该场战争“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的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