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写三国的名称。

(2)材料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发生在      年的         (战役)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

 

(1)魏、蜀、吴。(6分) (2)200年,官渡之战。(2分) (3)策略:联吴抗曹。(1分)实践: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成功地打败曹操。(2分)影响: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巩固有重要影响。(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形成知识点。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三国”,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答案为魏、蜀、吴。 (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官渡之战知识点。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操遂能克绍”,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说的是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而且兵力人口也少,但曹操最终能击败袁绍,从弱者变成强者,并不仅仅是上天的眷顾而已,也是因为曹操的智慧谋略过人啊,据此分析可知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即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故答案分别为200年;官渡之战。 (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知识点。材料阐述了曹操坐拥百万大军,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真的是不能和他对抗啊。而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代人了,国家有长江天险保护,而且百姓也拥护他,贤能之士为他效力,这股力量可以和他结盟为友而不能图谋吃掉,据此分析可知诸葛亮的建议是联合孙权,共同抗曹,第二小问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三国鼎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即今天的       市。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4)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后来把都城从哪里迁到了哪里?

(3)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为此,“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其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主要有

①《洛神赋图》  ②《兰亭序》  ③《女史箴图》  ④《神灭论》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

A.《论衡》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九章算术》

 

查看答案

以下四个选项,其中三个是同一类的,另一个是不同类的,请你把这个不同

类的选项找出来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贾思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