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1)“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曹军。(2分) (2)诸葛亮。(4分) (3)功盖三分国。(1分) (4)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诸葛亮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一中的“东和北拒”是指诸葛亮确定的联合孙权,组成孙刘联军,共同抗击北方的曹操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2)此题考查诸葛亮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一中的“东和北拒”是指诸葛亮确定的联合孙权,组成孙刘联军,共同抗击北方的曹操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操。所以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诸葛亮。 (3)此题考查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材料二中的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意思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功劳就是东汉末年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而后面那一句是说诸葛亮摆出的八卦阵使诸葛亮出名。其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功盖三分国”。 (4)此题考查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三顾茅庐”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草船借箭”指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七擒孟获”指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赤壁之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江南地区发生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学习秦朝的历史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探究,在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对秦朝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信?你试试吧!

【步骤一:细看地图】

满分5 manfen5.com

 

【步骤二:走进遗迹】

满分5 manfen5.com

 

【步骤三:解除迷惑】

(1)图1中都城A是________,建都于公元前________年,是由________(人物)建立的。长城的起止点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结合图1说说秦始皇为什么要修万里长城。

(3)图2和图3中“秦朝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沟通了哪两大水系?有什么作用?

(4)图1和图4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A. 设立丞相      B. 推行郡县制   

C. 建立县制      D. 实行皇帝制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 民族交融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

A. 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 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 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 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