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

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

 

B 【解析】 试题分析:“甲骨卜辞”指的是商朝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迁都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商朝的废墟称殷墟。所以正确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的兴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查看答案

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给世界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见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里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20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摘自李克强总理在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的讲话

材料四:见下统计表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单位:亿)

统计内容

参战国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请说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2)材料二中劳合·乔治为什么说“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两例世界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事件。

(4)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四统计表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些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坦率、果断来发表演说。……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

材料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批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

——《世界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从何时何地爆发的经济危机的状况?

(2)材料二是谁发表的演说?表明了他什么意图?他所实行的政策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日本经济危机发生后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事变?

 

查看答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3)材料三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