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闹了多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材料,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的革命运动是由谁领导的?其成立的政党是什么? 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革命成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新文化运动(2);民主和科学(2)。(4分) (2)1917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思想启蒙)。(3分) (3)孙中山(1);同盟会(1);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2)。(4分) (4)推翻了满清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这一口号,是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根据哭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为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先进的知识份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之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之发展,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的知识份子改造国家,拯救社会之利器。 (3)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可以判断出,这是这的辛亥革命,其领导人为孙中山,其成立的政党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4)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他到过香港、上海,看到那里的繁荣,很受刺激,认为还是西方的制度好。他大量阅读西方书籍,深感“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从此,他开始了倡导维新变法的政治活动。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

(2)有人认为材料一中的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没有什么历史意义。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请列举材料二中所反映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2位)。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反映的事件,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舰队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长江下关江面,清廷派人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无敌初中历史年表》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材料三: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租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 对我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材料一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据材料一,请列举出一例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的例子。

(3)材料二中“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19世纪的中国遭受深重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查看答案

被严复评价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沿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的废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科举制存在时间是(   )

A.唐朝一明朝      B.隋朝一清朝

C.隋朝一中华民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清朝

 

查看答案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