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传播了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由此可见当时广为流行的思潮是
A.民主共和 B.人文主义
C.自由平等 D.民主与科学
有这样一本书,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一位盲诗人加工整理而成。它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它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一千零一夜》
C.《荷马史诗》 D.《俄底浦斯王》
中古欧洲社会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B.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D.法兰克等国君主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某历史学家参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大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此“法典”来源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铭记历史,拒绝战争,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大集团纷纷扩军备战,给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蒙上了战争的阴云,战争的气息随着争夺的升级而越来越浓。
材料二:在1916年德法之间的某次战役中,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万人。
材料三: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1941年12月6日)布朗与其他传教士围坐在传教室的收音机前等待来自华盛顿的消息。在那里,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与日本代表野村吉三郎、来栖三郎特使进行着最后的谈判。赫尔对和平谈判已几乎不抱希望……第二天下午4点,传教会传来了“日本空袭夏威夷的惊人消息” ……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这次袭击称为“永远的国耻日”。
材料五: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材料六: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
请问答:
(1)材料一中的“两大集团”是指什么?哪一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什么战役?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
(4)材料四中“日本空袭夏威夷”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出现了什么变化?
(5)材料五的内容出自哪一部文献?这部文献的发表标志着什么组织的建立?
(6)举一例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
(7)材料六中的“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8)请你对今年中国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发表你的看法。